陈姥姥小儿推拿培训入门三
在前面的两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小儿推拿的基本原理、常用手法和注意事项,我们将进一步学习陈姥姥小儿推拿的一些高级技巧,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艺。
我们来了解一下小儿推拿的经络理论,中医认为,人体有十二条经络,其中包括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等,这些经络分布在全身各个部位,与脏腑器官相互联系,在小儿推拿中,我们主要是通过刺激经络来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我们将学习一些常用的小儿推拿穴位,这些穴位分布在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四肢等部位,每个穴位都有其独特的功能。
1、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央,是督脉的起始穴,具有升阳固脱的作用。
2、四神聪穴:位于头顶部,是胆经的穴位,具有明目益智的作用。
3、太阳穴:位于眉毛外侧凹陷处,是膀胱经的穴位,具有疏风散热的作用。
4、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是手太阴肺经的穴位,具有宣肺解表的作用。
5、曲池穴:位于肘部外侧凹陷处,是大肠经的穴位,具有清热通腑的作用。
6、天枢穴:位于脐横下约三指宽处,是胃经的穴位,具有理气消食的作用。
7、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微屈时,膝关节外侧突起的肌肉凹陷处,是胃经的穴位,具有强健脾胃的作用。
8、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上三横指处,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具有宁心安神的作用。
9、太冲穴:位于脚背部,当第一趾趾尖后方凹陷处,是肾经的穴位,具有补肾壮阳的作用。
10、足三阳经:包括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这些经络在下肢分布广泛,与肝脾肾胆的功能密切相关,在推拿过程中,可以通过按摩这些经络来调节脏腑功能。
在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之后,我们可以开始学习一些具体的推拿技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小儿推拿手法:
1、按揉法:用手指或手掌在穴位上进行轻柔的按压,以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
2、捏脊法: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脊柱两侧的肌肉,轻轻向上提起,再向下推回,以达到舒筋活络的效果。
3、摇晃法:用手掌轻轻摇晃患儿的手臂或腿部,以促进血液循环。
4、拉伸法:用手轻轻拉伸患儿的肢体关节,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5、捣法:用拳头在穴位上进行轻柔的捣击,以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
6、掐法: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儿的皮肤,以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
在实践小儿推拿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手部清洁卫生,避免感染。
2、推拿力度要适中,既要能刺激穴位,又不能过于用力导致患儿疼痛。
3、根据患儿的年龄和体质,选择合适的推拿手法和时间。
4、在推拿过程中,要关注患儿的反应,如有不适要及时停止。
5、推拿前后要给患儿喝水补充水分,以免脱水。
小儿推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艺,为患儿的健康做出贡献,希望本文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