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解酒快呢?
在亲朋好友聚会中,酒往往是必不可缺少的佳品,这样能够迅速的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饮酒不规范最受伤害的就是肝了。对于男人们来说,醉酒并不少见,如何解酒才是关键。如果出现醉酒要如何解酒呢?用什么解酒快呢?下面大家就来一起看一看吧。
目 录
18种中药解酒最佳
1、枳子
枳子能治酒醉
枳(木具)子能治酒醉,烦热,口渴,呕吐,二便不利等。《滇南本草》明确提出其“治一切左瘫右痪,风湿麻木,能解酒毒。”《世医得效方》拟枳木具子丸治“饮酒多发积”。此外,枳木具子也能解酒。
2、白扁豆
白扁豆健脾化湿和杀酒毒
白扁豆能健脾、化湿、消暑。《本草图经》载其“主女子带下。兼杀酒毒,亦解河豚毒。”
3、葛根花
葛根花善解酒毒
葛根花善解酒毒,醒脾和胃,解渴,主治饮酒过度,头痛头昏,烦渴呕吐,胸膈饱胀等。《脾胃论》有葛花解酲(酲:醉后神志不清)汤,《滇南本草》有葛花清热丸等,均疗醉酒。此外,葛根、葛谷(葛的种子)也有醒酒作用。
4、菊花
菊花清热解毒
菊花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药鉴》载其“……解醉汉昏迷,易醒,共干葛(宜葛花)煎汤。”
5、苦参
苦参清热燥湿
苦参具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名医别录》载其“除伏热肠擗,止渴,醒酒。”《本草经疏》亦载苦参“消酒,除渴,明目,止纯血痢、疳痢极效。”
6、高良姜
高良姜散寒止痛
高良姜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之功。《本草从新》载其“暖胃散寒,消食醒酒,治胃脘冷痛。”
7、肉豆蔻
肉豆蔻固肠止泻注
肉豆蔻有温中行气,固肠止泻,消食之功。《日华子本草》载其“调中,下气,止泻痢,开胃,消食。皮外络,下气,解酒毒,治霍乱。”《得配本草》亦认为其“消宿食,解酒毒。”
8、草果
草果治脾寒湿
草果具燥湿散寒、除痰截疟之功,因气芳香,有辟浊之性,《本草》引李杲云:“温脾胃,止呕吐,治脾寒湿、寒痰,消宿食,解酒毒、果积,兼辟瘴解瘟。”
2用什么解酒快呢?
西红柿汁——酒后头晕
西红柿汁也是富含特殊果糖,能帮助促进酒精 分解吸收的有效饮品,一次饮用300ml以上,能使酒后头晕感逐渐消失。实验证实,喝西红柿汁比生吃西红柿的解酒效果更好。饮用前若加入少量食盐,还有助于稳定情绪。
新鲜葡萄——酒后反胃、恶心
新鲜葡萄中含有丰富的酒石酸,能与酒中乙醇 相互作用形成酯类物质,降低体内乙醇浓度,达到解酒目的。同时,其酸酸的口味也能有效缓解酒后反胃、恶心的症状。如果在饮酒前吃葡萄,还能有效预防醉酒。
西瓜汁——酒后全身发热
西瓜汁是天生的白虎汤(中医经典名方),一方面能加速酒精从尿液排出,避免其被机体吸收而引起全身发热;另一方面,西瓜汁本身也具有清热去火功效,能帮助全身降温。饮用时加入少量食盐,还有助于稳定情绪。
柚子——酒后口气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早就记载了柚子能够解酒。实验发现,将柚肉切丁,沾白糖吃更是对消除酒后口腔中的酒气和臭气有奇效。
浓米汤——解毒醒酒之功效
浓米汤里含有多种糖及维生素B,有调和解毒醒酒之功效,如加适量白糖效果会更好。
芹菜汁——酒后胃肠不适、颜面发红
酒后胃肠不适时,喝些芹菜汁能明显缓解,这是因为芹菜中含有丰富的分解酒精所需的B族维生素。如果胃肠功能较弱,则最好在饮酒前先喝芹菜汁以做预防。此外,喝芹菜汁还能有效消除酒后颜面发红症状。
酸奶——酒后烦躁
蒙古人多豪饮,酸奶正是他们的解酒秘方,一旦酒喝多了,便喝酸奶,酸奶能保护胃黏膜,延缓酒精吸收。由于酸奶中钙含量丰富,因此对缓解酒后烦躁症状尤其有效。
香蕉——酒后心悸、胸闷
饮酒后感到心悸、胸闷时,立即吃1~3根香蕉,能增加血糖浓度,使酒精在血液中的浓度降低,达到解酒目的,同时减轻心悸症状、消除胸口郁闷。
橄榄——酒后厌食
橄榄自古以来就是醒酒、清胃热、促食欲的“良药”,能有效改善酒后厌食症状。既可直接食用,也可加冰糖炖服。
3最佳的十种解酒方法
1、喝前:吃馒头、牛奶馒头中的碳水化合物和牛奶中的蛋白质可以在胃内形成一个“食物膜”,相当于给胃加了一个保护罩,从而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但注意一定要先吃馒头再喝奶。
2、喝酒时:喝热水饮酒过程中要多喝点白开水,一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稀释酒精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能增加排出量,加快酒精的代谢。
3、喝酒时:热肉汤喝酒时喝点热的肉汤可以促进排汗,增加体内酒精的代谢和挥发;另外,肉汤还可以补充各种矿物质元素,譬如因酒精的利尿作用而丢失的钾和钠,可以帮助恢复体力,但尿酸高的人不适合多喝。
4、喝酒后:橙汁鲜榨的果蔬汁内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能促进排泄;另外,其中含有的果糖能加速酒精代谢,帮助缓解醉酒症状。榨点橙汁和白萝卜汁是简便易行的方法。
5、喝酒后:米汤米汤中富含多糖类和B族维生素,具有解毒醒酒的功效。喝的时候最好加点白糖,解酒的效果会更好。
6、喝酒后:绿豆汤历代本草书籍都强调绿豆的解毒功效,绿豆可以适用于食物中毒、药草中毒、酒精中毒、金石中毒等时刻的应急食用。
7、喝酒后:黄豆芽汤这道汤口感非常清爽,做法简单,在韩国是很家常的一款醒酒汤。做法是,把200克黄豆芽的老根摘掉,洗净沥干。1瓣大蒜切成末,1/3根大葱切成葱花备用。锅中放入清水(约1000ml),大火煮开后,将黄豆芽放入,接着加入蒜末、少量生抽,调匀后,改小火煮10分钟。 豆芽煮熟后,加入适量盐、白胡椒粉,再煮3分钟,然后放入葱花即可。煮豆芽时,千万不要盖上锅盖,这样会把豆芽的腥气一同煮到汤里。
8、喝酒后:猕猴桃汁猕猴桃被誉为“维生素C之冠”,而维生素C能分解乙醇,可护胃益脾,能有效减轻酒精对胃黏膜的刺激和损伤。因此,喝酒前后各饮100~200克的猕猴桃汁,解酒效果非常好。9、喝酒前后:柠檬水柠檬水可以解酒,得益于其中含有的有机酸。诸如柠檬、橘子、橙子这类柑橘类水果中都含有有机酸,而酒中的成分有乙醇,有机酸能与乙醇相互作用而形成酯类物质。从而达到解酒目的。
10、喝酒后:揉手腕轻度醉酒后,可以按揉一下手腕处,这里的内关穴可以很好地帮助解酒。该穴位简便易取,且不受时间、季节及周围环境的限制。
4解酒药没有药字号不解酒
解酒药没有药字号
在某药店,一款“前苏联间谍专用解酒药”的产品宣称“能加速对酒精中的乙醛进行分解,迅速将其排出体外 ”,“使人在饮酒过程中保持头脑清醒”。这些所谓的“解酒药”中,有的是健字号的保健食品,功能仅为“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有的甚至只是普通食品,却擅自给自己戴上了“解酒药”的大帽子。中国保健协会秘书长徐华锋说,目前还没有真正的解酒药,市场上销售的解酒“药”没有一个是真正的“药字号 ”。
解酒产品不解酒
吃了解酒药就能放心大胆饮酒?虽然各厂家把解酒药的功效吹得神乎其神,但中医和西医专家均指出,大多数解酒办法对缓解酒后不适的作用有限,很多时候起到的是心理安慰作用。更重要的是,解酒药并不能解除酒精对肝脏和肠胃等器官的伤害。专家指出,目前医学上还没有解酒产品能对酒精进入身体产生副作用起到预防或阻断作用。市面上的一些“解酒药”的成分,多数只是镇静剂、维生素与氨基酸等,只能安慰、清醒和缓解头痛。
长期服用反伤身
据了解,酒精进入人体会氧化成乙醛,在此过程中有一种乙醛脱氧酶的物质负责将乙醛氧化为乙酸,并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酒精的这个化学反应过程肯定会伤肝,不可能靠服用一些解酒产品予以阻断。喝酒后人通常会觉得躁动,这是人体的正常反应,而一些解酒产品里含有镇静剂,反而对身体不好。
也有人觉得自己服用解酒产品后再饮酒,感觉不那么容易醉,但专家指出,感觉精神振奋、不容易醉的原因很可能是厂家添加了利尿剂、兴奋剂、激素等,这些成分长期服用将伤及身体。
酒精中毒需洗胃
很多人因饮酒过量造成急性酒精中毒,尽管买了“解酒药”防身,但因其无效,最后不得不送往医院治疗。
临床上出现酒精中毒的患者,在饮酒的四小时内可以进行洗胃治疗,将淤积在胃里的酒精吐出,这样可以减少人体对酒精的吸收。大量饮酒的患者,也可以在输液的同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利尿剂,也可以使用一些免于肝脏受损伤的药物,但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5谨记喝酒13大禁忌事项
一、忌空腹饮酒。
二、忌将白酒与汽水同饮,否则会使酒精在全身挥发并产生大量二氧化 碳,对胃、肠、肝、肾均会带来严重损伤。
三、忌借酒御寒。天冷喝上一两杯白酒,似乎可以暖身防寒,殊不知这 只是暂时的表面现象。因为人体热量主要靠糖、蛋白质和脂肪供应,酒在人 体中产生热能并不多,它之所以进入体内会有暖和的感觉,是因为酒中的乙 醇刺激血管扩张,血液循环,”速,这样反而使体内散热速度加快,这时如 不及时防寒保温,极易引起感冒以致冻伤。
四、忌边喝酒边抽烟。“酒醉可以烟解”的说法,是不科学的。边喝酒边抽烟,危害更大,因为酒中的乙醇刺激血液循环系统,加速血管扩张,从 而使人对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吸收量增大,其危害将加倍。
五、忌以浓茶解酒。因饮过量酒后,会引起人出现口渴、翻胃。认为饮用大量浓茶可以开胃、解酒毒,这是不正确的。因茶叶中所含的咖啡碱会与 酒中的乙醇结合产生协同作用,非但不能解酒,反而加重醉酒的程度,起到 相反的作用。
六、眼某些药物时忌饮酒。酒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如在服用三氯丙嚏、奋乃静等镇静剂以及灭滴灵时饮酒,就易引起恶心、呕吐、头昏、胃肠功能 紊乱等症,因这些药物会使乙醇的氧化代谢受到抑制。痢特灵、优降糖、闷 可乐等药的服用期间,也忌饮酒,否则也会出现上述的症状。在服用安眠药 时如饮酒、则会引起中枢神经抑制过程加强,可以致昏迷。在服用阿斯匹林、 水杨酸钠等解热镇痛药时饮酒,会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以致消化道出 血;在口服降糖灵、优降糖、注射胰岛素等药物时饮酒,也会导致严重低血 糖症或头晕症;在服用肌乙啶、利尿酸、速尿、噻嗪类药物时饮酒,也会出 现呕吐、头晕、行走不稳、语无伦次以及昏睡的症状。因此,以上药物在服 用的同时,切忌饮酒。
七、患有消化道出血、胃肠炎及胃穿孔、高血压、冠心病、活动性肝炎、 肝硬化症、上呼吸道感染、开放性结核等疾病时,严忌饮酒,否则因酒中的 乙醇刺激人体,使病症加重以致并发其它疾病。其他炎症病者,也忌饮酒。 八、忌白酒与啤酒混饮。因人体胃膜粘液有一定抵抗酒精渗透的作用, 而啤酒却可清洗人体胃膜粘液,使酒精容易渗入人体,故白酒与啤酒混饮易使人酒醉。
九、忌用汽水解酒醉。有人认为汽水是清凉饮料,可用汽水解酒,这是不科学的。因为汽水会使酒精在人体内扩散,加快人体对于酒精的吸收,加 重酒精的中毒。同时,汽水还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对肠胃、肝脏、肾脏均会有损害。 十、忌饮雄黄酒。我国有饮雄黄酒的民间习俗,误认为饮雄黄酒可消毒杀菌、祛病强身,但从科学角度看,这是不科学的,有害无益。因雄黄是一 种含硫化砷的矿物,内含汞、砷等有害物质,只可外用,不宜内服,否则极 易中毒,能致人于死地的“砒箱”,就是砷的氧化物。
十一、忌酒后即入浴。因酒后人浴,体内储存的葡萄糖会大量消耗,而 引起体内血糖含量下降,导致体温降低。同时酒精抑制了肝脏的正常生理活 动能力,阻碍体内葡萄糖储存的恢复,造成肌体疲劳,严重的会产生低血糖 休克。
十二、忌酒后进行性生活。据科学研究证明,男子大量饮酒后,精液中有 20%的精子发育不全,若同房使妻子怀孕,将会有 26%的胎儿出现先天性 畸形。女性在婚前后也忌多饮酒,以防月经不调、闭经、卵子生成变异,如 怀孕的妇女常饮酒,会造成流产、早产、难产、死胎等不良后果。我国医书 则有“酒后不入室”的警告。
十三、忌冷喝黄酒。黄酒是以含有淀粉的糯米为原料,并由许多混杂培 养的霉菌、酵母和细菌等共同作用酿成的。在酿制过程中,仍不免有微量的 甲醇、醚、醛等有机物存在,它们对人体有一定害处,因此饮用黄酒时,宜 加热后再喝,以便使这些微量有机物在烫热过程中随温度升高而挥发,才有 利于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