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经络培训 / 正文

中医经络培训.中医经络培训学校

【中医经络培训】

中医经络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指人体内经脉和络脉的系统,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是脏腑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通过学习中医经络,我们可以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掌握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本次中医经络培训将为大家提供全面的中医经络知识,包括经络的分类、走向、穴位等内容,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让大家能够熟练掌握中医经络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中医经络的分类

中医经络分为经脉和络脉两类,经脉是人体的主要经络,共有12条,分别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共有15条,分别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阴络脉、阳络脉、阴孙络、阳孙络和阴奇络。

中医经络的走向

中医经络的走向是指经络在人体内部的路径,经络的走向有规律可循,一般是从四肢末端向心脏方向延伸,具体走向如下:

1、手太阴肺经:起于手拇指末端,沿手臂内侧向上,经过肩胛骨内侧,到达胸部,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2、手阳明大肠经:起于手食指末端,沿手臂外侧向上,经过肩胛骨外侧,到达头部,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3、足阳明胃经:起于足大趾末端,沿腿部内侧向上,经过腹部,到达胸部,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4、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末端,沿腿部内侧向上,经过腹部,到达胸部,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5、手少阴心经:起于手小指末端,沿手臂内侧向上,经过肩胛骨内侧,到达心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

6、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小指末端,沿手臂外侧向上,经过肩胛骨外侧,到达头部,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7、足太阳膀胱经:起于足小趾末端,沿腿部后侧向上,经过背部,到达头部,与足少阴肾经相接。

8、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心,沿腿部内侧向上,经过腹部,到达胸部,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9、手厥阴心包经:起于手中指末端,沿手臂内侧向上,经过肩胛骨内侧,到达心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10、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手无名指末端,沿手臂外侧向上,经过肩胛骨外侧,到达头部,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11、足少阳胆经:起于足无名指末端,沿腿部外侧向上,经过头部,到达胸胁,与足厥阴肝经相接。

12、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末端,沿腿部内侧向上,经过腹股沟,到达胸胁,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中医经络的穴位

中医经络的穴位是指经络上的重要点位,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医经络上有361个穴位,其中108个是常用穴位,常用穴位包括:

1、头面部穴位:百会、太阳、风池、迎香、人中、地仓、承浆等。

2、颈肩部穴位:天柱、风门、肩井、肩髃、臂臑等。

3、胸腹部穴位:膻中、中脘、神阙、关元、气海等。

4、背部穴位:大椎、至阳、命门、腰阳关等。

5、上肢穴位:曲池、内关、外关、合谷、手三里等。

6、下肢穴位: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冲、涌泉等。

中医经络的诊断和治疗

中医经络的诊断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方法,观察经络上的穴位反应和气血运行情况,判断疾病的病位和病因,中医经络的治疗主要通过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方法,刺激经络上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通过本次中医经络培训,希望大家能够掌握中医经络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提高中医诊疗水平,为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希望通过培训,能够增进大家对中医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医学的精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