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中药方剂知识 / 正文

市场上最缺什么药材?

湖北省是“药圣”李时珍的故乡,是全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发展中药材产业具有六大优势。 (一)资源优势。一是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湖北省中药材资源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南北兼备的特点,中药材种类居全国第五位,中药材产量居全国第六位,野生中药材蕴藏量居全国第十一位,是我国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二是名贵地道中药材众多。名贵中药材种类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如神农架林区,有药用植物195科、816属、1886种,其中有120余种名贵药材,有21种地道药材,占全国地道药材品种总数的10.5%,药用植物种类占全国的33%。恩施州被誉为“华中药库”,有药用植物186科、854属、2088种,比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收录的1892种药材还多,鸡爪黄连、恩施板党、巴东独活等闻名遐迩,江边一碗水、七月一枝花、头顶一颗珠等名贵药材天下奇绝,极具开发价值。 (二)环境优势。一是适药山地面积大。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其中山区和丘陵约占70%,平原岗地占23%,河湖水网占7%,大致构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据调查,80%的山地丘陵适合种植中药材,山地自然资源环境有利于形成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同时有利于中药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二是适药生态环境优。湖北省地处温暖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地带,气候、土壤、植被非常适合各类中药材生长。湖北省是南北气候、土壤和植被的交汇和过渡地带,也是南北药用植物的交汇和过渡地带,在药材生产品种布局上,灵活性大,应变能力强,回旋余地大。同时,也为多种药材引种驯化,安家落户提供了良好条件,形成了发展中药材的独特优势。三是适宜种植品种多。适宜在湖北省种植的中药材品种很多,主要有:茯苓、黄连、厚朴等品种。特别是茯苓、黄连、厚朴、湖北贝母等地道名贵药材,是产地的拳头品种,畅销于国内外市场。 (三)产业优势。一是优势区域形成,产业基础良好。目前形成了武陵山、秦巴山、大别山、幕阜山、神农架和三峡六大中药材生产种植区,初步形成了区域化生产格局。2008年全省中药材播种面积42万亩,产值24.7亿元。涌现出了一批中药材生产的特色县市和专业乡镇村,郧西被誉为“中国黄姜之乡”,安陆素有“中国银杏之乡”之称,罗田县素有“茯苓之乡”的美称,利川被誉为“中国黄连之乡”,全省中药材生产专业乡镇20多个,专业村50多个。二是生产基地建设起步早。“九五”以来,湖北省已建成一批优质骨干地道药材生产基地,如罗田九资河、英山草盘茯苓生产基地等。从2001年起,在全省中药材主产区开展了30种地道药材的规范化种植研究及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大力实施中药材资源的规范化、产业化开发。其中,茯苓、独活、厚朴等9个品种先后被列入国家专项计划,有3个品种已通过国家验收。在国家原产地产品保护上,利川鸡爪黄连、恩施板党、紫油厚朴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咸丰鸡腿白术已通过国家质监总局专家审定,进入公告程序。三是启动了中药材板块基地建设项目。2007年开始启动了中药材板块基地建设项目,在武陵山、秦巴山、大别山、幕阜山、神农架五个优势区域,选择恩施州、神农架、罗田县、保康县、丹江口市、通城县、蕲春县等七个项目区,开展了中药材良种引进、珍贵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新技术和新品种实验与示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和中药材品牌建设等。经过两年实施,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四是中药材已成为山区县市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如房县,自1999年以来,按照”稳姜扩药“的发展思路,积极争创“全国药材大县”,中药材面积已达24万亩,地道中小药材面积约10万亩,主要有柴胡、板蓝根、黄芪、苍术、桔梗等20多个品种,种药农户达5.4万户,2007年中药材产值达10466万元,人均增收19。 (四)市场优势。湖北蕲州中药材市场是全国17家标准化、规范化的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自设立以来,现有国营,集体,个体经营户290户,从业人员达到950余人。吸引来了日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等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药界人士来经营,交易,年销售额近3亿元,年上交税费100多万元,上市中药材达1000多个品种,年销售丹皮、杜仲、桔梗等地产药材近800吨,药材、药厂、药市、药品、药具、药膳、药研、药文八大药业系列化的开发,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良性循环,成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恩施自治州华中药库服务中心于2003年开业以来,连续两年举办了中国恩施中药材交易会,在省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吸引了国内外数百家药材厂商前来洽谈签约。 (五)中药工业优势。中药工业发展刺激和加速了中药农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中药材生产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的中药生产流通体系,中药工业拉动了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中药机械制造等行业的发展。“十五”期间中药领域已成为投资热点,目前全国中药工业总产值已达1000亿元,中药出口也突破10亿美元大关,向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出口了大量的中药材和植物提取物。近年来,湖北在中药研究和培植中药龙头企业上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全省从事研究开发工作的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数十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先后研究开发了中药一类新药体外培育牛黄等一批疗效显著的新药,涌现出武汉健民集团、中联药业、福人药业等一批骨干企业,中药工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各项经济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 (六)人文优势。湖北省具有浓厚的中医药人文资源,是“神农尝百草”这一古老传说的发生地,古代“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的传说,在全省广为流传。湖北省也是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故乡,李时珍深入民间,历时三十余载写成了《本草纲目》一书,总结了我国药物学的丰富经验。以 “文化塔台、经贸唱戏”,蕲春县成功举办了五届李时珍医药节和十五届中药材交易会,促进了中药产业的发展。罗田县是明代医学家万密斋的故乡,万氏医学造诣很深,被誉为当时的医圣,其《万氏家藏》、《万氏十三方》等都是流传至今的医学经典。此外,湖北历史上还诞生了葛洪等一大批著名中医学家,积淀了大量民间验方,留下了丰富的中医药科学文化遗产。浓厚的中医药人文资源是湖北省中药材发展不可替代的优势。 二、湖北省中药材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观念淡薄,销售渠道不畅。一是药农沉溺于小农经济。种植基本上都是靠传统的种植经验或摸索种植,处于一种自发、随意状态。“产前无规划,产中缺科学,产后无市场”的现象较为普遍。二是没有中介组织的引导,生产出的产品找不到销路,外商和商贩趁机压级压价,给农民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三是企业开拓市场的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大市场、大流通的观念,对市场信息的了解、对信息的捕捉不够,不是先市场后生产,而是先生产后市场,导致一些产品积压。 (二)品种急待更新和引进,栽培技术落后。野生资源保护不够,家种中药材大多是一些传统的老品种,有效成分含量低,品质差,抗性差,经济价值低。开展资源普查不够,优良的品种,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大面积推广,又很少从外地引进新品种。科技创新滞后,使全省中药材生产多年长期在低层次上徘徊。此外,在中药材种植和加工过程中,技术不规范,质量参差不齐,质量等级层次低,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也急待解决。 (三)品种多而全,种植规模小而散。中药材品种繁多,生长周期长短不一,种植技术要求较高,影响规模的快速扩张。同时,中药材生产区多在山区和半山区,耕地资源不足,人均耕地面积少,一家一户零散种植,连片面积规模不大,规模化程度低。没有及时把中药材品种众多优势转化成规模优势。 (四)产品深加工不够,品牌意识淡薄。绝大多数的药材是以原材料和初级加工品直销外地,缺乏精细加工品。大部分产品无注册商标,产品包装粗糙简陋,散包装或无包装直接外销。往往被外商、港商、台商及外省厂家换成他们的包装,改用他们的品牌进行高价出售,没有自己的品牌,失去参与国内外大市场竞争的机会。 (五)管理薄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中药材生产管理涉及的部门多,但管事的部门少。资金投入不足,缺乏专项资金支持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中药材生产种植环节投入资金严重匮乏,制约了全省整个中药农业的快速发展。 三、中药材产业发展对策 (一)进一步明确中药材产业发展思路。 确保中药材生产的“安全、有效、稳定、可控”,促进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中医现代化进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种为中心,以基地为基础,以经济为纽带,以科技为依托,建立中药材骨干品种商品生产基地,促进中药农业的发展。 (二)加强组织领导,搞好规划布局。各地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抓紧制定《中药材生产发展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主要措施,合理规划和布局,引导药农有组织、有计划生产。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市场导向、适度规模的原则,确定适度发展规模,避免盲目跟风种植,以免造成生产上大起大落和价格上暴涨暴跌。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既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当家品种,又要加大地道药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中药材品牌。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经营的原则,依靠科技创新是提高中药材产业整体素质的关键,要加大高新技术、先进规范化技术和新品种、新产品示范推广力度,着力提高产品质量,推进产业化经营。 (三)加强板块基地建设,发展优势区域。一是重点建设大别山100万亩桑茶药板块基地。从2007年开始,连续三年在罗田、英山、麻城、蕲春等四个县市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17万亩。二是力争启动200万亩武陵山茶药板块基地和100万亩秦巴山中药材板块基地建设。三是逐步实现六大产区相邻优势区域板块基地的连接。 (四)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一是品种选优。对已进行人工栽培的中药材大宗品种和名贵品种,进行资源普查跟踪,开展选优工作,如中国板党、黄连、黄姜、天麻、杜仲、白术、百合等种类,选出适合当地发展的主推优良品种;二是引进新品种。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优良新品种,通过区试,从中选出优良新品种并组织推广;三是良种快繁。建设区域性良繁中心,示范推广无病毒苗木和良种快繁技术。四是加强品种资源保护,建立品种资源圃,实现资源永续利用。 (五)加强地道药材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建立中药材科技示范区。一是培植10个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生产示范大县。二是建设100万亩优质骨干地道中药材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基地。三是在巩固提高现有中药材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建立一批中药材科技示范区,以科技示范区辐射带动产业发展。四是开展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工作。五是加强中药材生产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全过程的中药材生产质量标准控制体系。六是加快制定骨干地道药材生产和药材质量技术标准,做好规范化生产基地认证工作,并创造条件,做好骨干地道药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申报工作。 (六)大力推广中药材生产先进实用技术。根据中药材生长特点,以高产、优质、高效、无公害为目标,重点推广六项先进实用技术:规范化种植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地道药材野转家技术;设施栽培技术;适时采收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 (七)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一是中药材产业发展以企业(组织)+基地+农户为基本运作模式。采取企业集团型、市场带动型、中介组织型、主导产业型、农科组织带动型等灵活多样的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二是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增强龙头企业的实力,使其真正发挥“龙头”作用,并着力引进和扶持一批经济实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中药材产品深加工、销售企业,加强企业、科研院所、农业部门之间的协作,推进中药材产业的集约化、现代化进程。三是加大系列产品开发力度。中药材相关产品包括中药材原植物、原料、成品、半制品等,在发展生产的同时,重视中药材相关产品的开发,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四是培植精品名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优势,创建湖北中药材品牌。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种和已通过国家GAP认证的品种,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对具有注册商标的知名“鄂产”道地药材品牌,加强宣传、整合与保护,不断拓展国际国内市场空间,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八)完善中药材市场体系建设。一是加强专业市场建设。蕲春县蕲州中药材专业市场是全国十七大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是湖北省唯一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充分利用好这个优势,加强同外界的联系,使之成为全省中药材走向世界的窗口。二是加大对恩施华中药库服务中心建设力度,使之逐步成为专业的中药材市场,带动武陵山区中药材产业发展。三是培育产地药材交易市场。力争做到每个中药材重点生产县市都有自己的产地交易市场,进一步搞活产地直销。四是发展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或生产协会,把千家万户药农组织起来,为生产和销售提供优质服务。五是建立中药材信息体系,充分发挥现有《中国恩施民族医药网》和《利川药业信息网》等网站的作用,逐步建立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中药材网站,通过各类宣传手段,推动和促进全省中药材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

种黄梨树最好! 虽然不是药材。不过这少人种。而且收成后利润爆高! 回答完毕!望采纳!谢谢!!

相关文章

中医培训.培训网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