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医书籍在线阅读第一本,四库家藏,图解周易,学医先学易。不学医放在家里也有益。第二本,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及续。和易经,黄帝内经配着看,不懂没关系,理解很漫长。第三本,简明针灸学,中医药出版社。粗浅的认识针灸,记记经络穴位即可。第四本,黄元御医学大全。厚点儿,不用全看。那里有些作者对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本草的注解。作者恃才傲物,虽狂放,但对中医理解颇深。以上四本,不用通读。这只是一条贯穿线。从别的路也可入医。这是这条路的底子,然后再读彭子益,傳青主,他们的东西好理解些。当然,你会带着怀疑的眼光去看另类医书,这是对的。读书时有主见的思考,辩识很辛苦,但得到的也多。然后就是跟着对的(係认为),实践和检验,多学多看多思考,加上点儿天分和运气。也许会成就中医。不过最好点到为止,毕竟这条路坎坷难行,人生苦短,何必执着。中医古籍阅读网中医基础、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医学类的书籍是必看的,杏林集、中医网等医药网站是必看的,网上有许多共享的资源,多阅读,多思考,多验证,学中医最需要勤奋了,祝你成功! 中医古籍在线阅读网站大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神农本草经 古中医小说《国医高手》由石章鱼著,医道官途中的大智慧大谋略。他是国医高手,更是阳谋高手。医者医人,官者医国。由医入官,从草根到权贵的升迁之路,以高超的医术和心术搅动官场风云,是阳谋针对阴谋与世故圆滑的胜利。官场,情场,商场,场场惊奇;权利、金钱,佳人,步步纠缠。古中医书籍在线阅读大全中国古代医书繁多,主要以中医为主,其它如藏医,苗医,蒙医等,见于经书的书籍较少。最出名的中医书籍,大概有如下几本。1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分为《素问》《灵枢》上下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实则成书于西汉年间。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脉象,藏象,经络等学说的理论基础。也是世人最耳熟能详的医书。2 《本草纲目》明文林郎,医药学家,药圣李时珍所著。其书52卷,192万字。历经27年,三易其稿。其书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是16世纪为止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3 《伤寒杂病论》东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所著。其书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至今仍然是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4 《神农本草经》其书托名神农氏,实成书于汉代。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5 《黄帝八十一难经》其书署名秦越人,是古代中医学理论著作。本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八十一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基本内容包括脉诊、脏腑、阴阳、五行、病能、营卫、俞穴、针灸、以及三焦、命门、奇经八脉等理论疑难问题。6 《脉经》西晋王叔和所作,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有关脉学之论说。系我国现存较早的脉学专书,为后世脉学发展奠定基础,并有指导临床实践之意义。7 《针灸甲乙经》西晋皇甫谧撰,全书12卷,128篇。总结了魏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吸收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的精华。采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厘定了腧穴,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8 《备急千金要方》此书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唐代药王孙思邈所著,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9 《温病条辨》清代吴瑭著,为温病通论著作。其书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倡养阴保液之法,并拟订了层次分明的温病治法方药体系,被称为清代温病学说标志性著作。10 《汤头歌诀》清代汪昂撰。古代医方著作,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除此之外,另有藏医《四部医典》此书又名《医方四续》,由著名藏医学家宇妥·宁玛云丹贡布所著,共四部,156章。是一部集藏医药医疗实践和理论一体的藏医药学术工具书,藏医学的主要医典。这些古书,如果觉得文言难懂的话,可以加以”图解“两字搜索。白话加上图文并茂的方式,可能更好理解这些经典。如果想要系统的学中医,最好还是要有师傅指点。中医古籍在线阅读中华中医网中医药理论核心的原创性重大突破----《自然药观》开创中医科学之路《自然药观》一书发现了内病外邪的奥秘,也就是《黄帝内经》的核心:五运六气奥秘和规律,并详细地加以归纳总结,使之清晰直观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中医看病从此变得有理可依有据可查,依天道行医,而不再只是凭经验、感觉和验方在看病。在明了大道的前提下,老中医的验方和经验会焕发勃勃生机。《自然药观》诠释了五运六气的“药道观”,以六十甲子为周期,全景详细地再现了“五运”中所蕴含的二十四种症状、相应治则及二十四类方药的选择,全景详细再现了“六气”中所蕴含的三十六种症状、相应治则及三十六类方药的选择,使后人能准确地做到因时制宜。五运六气可通俗理解为内病外邪。五运对应内病,六气对应外邪。当前,我们处在五运的四运(处暑后7日-立冬后4日),六气的四气(7月23-9月22日)。见p288页。一、四运的新病和未病表现为大肠实和胆实,有阴(热)实和阳(寒)实之分,需要辩证。有人可能大肠、胆阳实,有人可能大肠、胆阳阴实,有人可能大肠、胆阴阳两实,身体较平衡的人,则症状不明显。(一)大肠实(p93页):大肠实,实有寒热、阴阳。热实(阳实),则大喘、胸满甚至仰面而喘,眼睛昏黄,口干,鼻塞,流清涕或出血,喉咙痛,肩前、上臂部痛,大指侧、食指,脉所过的部分发热和肿痛而不好施治。寒实(阴实),则气虚发冷,战栗而不容易回暖。(二)胆实(p92页):胆实,实分寒热、阴阳。热实(阳实),则发怒,头痛,惊悸不安,下额痛,外眼角痛,缺盆肿痛,腋下肿。寒实(阴实),则导致骨病,自汗,发冷,胸、肋、胁、大腿、膝外侧直至胫骨、绝骨、外裸前以及诸关节都痛。二、四气的外邪表现为:热在泉和湿在泉。P139页热在泉症状:腹中常鸣,逆气上冲胸腔,气喘不能久立,皮肤痛,眼模糊,齿痛,目下肿,恶寒发热,如疟疾状,下腹痛,腹胀。湿在泉症状:水饮积聚,心痛,耳聋,头目不清,咽喉肿胀,喉痹,下腹肿痛,小便不利,上冲头痛,眼如脱出,顶部似拨,腰像折断,大腿不能摆动,腰弯不变,小腿似开裂痛。这些内病外邪的症状,是自然规律的表象,作为普通人也该了解和知晓,看医生时也能讲清楚自己的状况。当然,作为医生是必须要清楚的。治则和用药举例详见《自然药观》。《自然药观》已由学苑出版社出版。中医古籍医书在线阅读宜嗣就是宜求嗣的意思。宜求嗣是指向神明祈求后嗣(子孙)或写过房书之意,即为后者之意宜向神明祈求子孙意思。求嗣是一个汉语词语,一指向神明祈求有孩子,是迷信的说法,二指写过房书,领养他人的孩子。中医古籍中有许多医书是专门或重点讲生育内容的,可称为求嗣专著。主要有:俞桥的《广嗣要语》,万全的《广嗣纪要》,徐春甫的《螽斯广语》,蔡龙阳的《螽斯集》,李盛春的《胤嗣全书》,钱大义的《求嗣秘书》,袁黄的《祈嗣真诠》,胡孝的《种子类纂》,岳甫嘉的《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篇》,程云鹏的《种嗣玄机》,包诚的《广生篇》,叶天士的《秘本种子金丹》等。此外还有一些书名仅存,内容已佚的求子专著,现已无从查考中医古籍医书离线阅读南雅堂医书全集应该是中医古籍出版社的版本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