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大全 / 正文

孕期常见的黄疸有哪些

孕期常见的黄疸有哪些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是指单纯因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的暂时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下面,大家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目 录

孕妇出现黄疸的原因

孕期常见的黄疸有哪些

孕期吃什么预防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症状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1孕妇出现黄疸的原因

  1、妊娠期肝内淤胆症:以全身瘙痒、淤胆的生化改变为特征。发生于妊娠中、末期,先有皮肤瘙痒,继而出现黄疸,直接胆红素为主。血清胆固醇、胆酸、ALP和γGT升高,而ALT正常或轻度升高。瘙痒和黄疸常在分娩后2周内消失,再次妊娠再次发作。 2、妊娠急性脂肪肝:罕见的致死性疾病,常发生在妊娠后期,好转的病例可完全恢复,再次妊娠时罕见再发。起病急剧,常有上腹部剧痛、淀粉酶增高、类似急性胰腺炎。常有重度黄疸,血清胆红素增高,而尿胆红素阴性。  3、先兆子痫毒血症: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先兆子痫只是在疾病进展时才累及肝脏。先兆子痫可有ALT升高,除非合并DIC,黄疽少见。肝组织正常,或有出血性坏死,但无炎症。 因此,专家总结:当孕妇出现黄疸症状时,一定要引起重视,不能掉以轻心,先去正规的肝病医院进行检查,查明病因再对症治疗。

查看详情>>

2孕期常见的黄疸有哪些

  黄疸只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疾病,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黄疸。女性怀孕时由于一系列生理或病理方面的变化,黄疸发生率比未孕女性要高,常见孕期黄疸有:

  1.病毒性肝炎妊娠期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一般患者临床表现相似。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痛等。继而出现乏力、畏寒、发热,部分患者有皮肤巩膜黄染、尿色深黄。可触及肝大,肝区有叩击痛。

  乙肝患者孕期做好肝功能检查的同时应做好产前各项检查,做好围产期保健,密切观察胎儿发育情况,注意有无并发症的发生,注意血糖变化。注意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避免情绪激动,注意休息,保证睡眠,适量运动,避免过重的体力活动。注意饮食营养,合理膳食,以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为主,不要盲目进补,适当控制食量。

  妊娠中期、晚期患乙型肝炎,属高危妊娠,应及时入院,在医生监护下分娩,避免向肝衰竭发展。

  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为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和皮肤黏膜传播。母婴传播即由乙肝或者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在产前、产程中和产后一段时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将HBV传给婴儿,并造成婴儿不同程度的感染状态。随着献血管理的加强和乙肝疫苗的逐步推广,HBV感染在普通人群中水平传播的势头已经得到遏制,而母婴垂直传播成为导致慢性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母婴传播主要包括4种途径:妊娠期胎儿子宫内经胎盘传播,即“垂直传播”;分娩期胎儿通过产道时接、触母血、羊水和被粪便污染的组织传播;产褥期授乳传播和日常生活中密切接触传播。

  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手段是接种乙肝疫苗,预防效果可达90%以上,尤其适用于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阻断和高危人群。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新生儿的接种部位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儿童为上臂三角肌中部肌内注射。注射后应保持局部卫生,最好3天内不要擦洗。我国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止指南》强调:“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个月及6个月注射第2针及第3针疫苗。”

  (1)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可用5μg重组酵母或l0μ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3针。

  (2)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该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内,剂量应≥100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l0μg重组酵母或20μ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也可在出生后12小时内先注射1针HBIG,1个月后再注射第2针HBIG,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第1针l0μg重组酵母或20μgCHO乙型肝炎疫苗,间隔1个月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各l0μg重组酵母疫苗或20μgCHO乙型肝炎疫苗)。后者不如前者方便,但其保护率高于前者。

  2.急性妊娠性脂肪肝病此病又称产科急性黄色肝萎缩,是一种较少见、预后凶险的妊娠合并症。多发生在怀孕的最后3个月,临床表现常与急重肝相似,可出现急性肝衰竭、胰腺炎、肾衰竭与全身凝血异常而导致快速死亡,首次妊娠的孕妇居多。典型病例表现为起病急,病初有恶心、呕吐、上腹痛、背痛,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水肿,黄疸进行性加重,短期内可出现昏迷、腹水,皮肤大片瘀斑,便血、尿血。一旦明确诊断,应立即终止妊娠,这是惟一有效的办法。若待到晚期肝衰竭,凝血功能障碍,再行剖宫产或引产,则可能出现产后大出血,危及母婴生命。

  3.妊娠期特发性黄疸此症与妊娠期准妈妈体内性激素大量分泌及某些酶作用异常有关,其症状是先出现全身瘙痒,2~4周后出现黄疸,没有其他不适,一般分娩后黄疸会自行消退。

  4.妊娠期呕吐性黄疸这是妊娠早期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电解质紊乱,营养摄入不足,胆红素代谢障碍。随着妊娠反应的减轻,黄疸会逐渐减轻。

  5.妊娠期肝内淤胆症以全身瘙痒,出现黄疸为特征。多发于妊娠中晚期。瘙痒和黄疸常在分娩后2周内消失。

  孕期暂时性的转氨酶升高往往是由于胎儿的代谢产物同样需要母体的肝脏排泄,导致母体肝脏负担过重引起的,通常在服用保肝药几周后就会好转。如果转氨酶持续几周没有改善,就需要考虑孕期急性肝病的发作可能。

  大多数准妈妈的肾功能都是正常的,少部分准妈妈在怀孕前就存在问题,所以孕期需要重视这两项指标。妊娠后准妈妈身体负荷加重,肾脏疾病在妊娠期间会有不同程度的加重。

3孕期吃什么预防新生儿黄疸

  预防新生儿黄疸应该多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比如苹果、猕猴桃、西红柿等食物。新生儿黄疸预防措施有:

  1、准妈妈如果曾经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2、准妈妈如果有肝炎史或曾生病理性黄疸婴儿者,产前宜测定血中抗体及其动态变化,并采取相应预防性服药措施。在分娩时应加强监护,产后也应对婴儿进行严密的监护,一旦出现症状及时治疗。

  3、夫妻双方如血型不合(尤其母亲血型为O,父亲血型为A、B或AB),或者母亲RH血型呈阴性,应定期做有关血清学和羊水检查,并在严密监护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4、婴儿出生后就应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及时了解黄疸的出现时间及消退时间,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5、新生儿注意保暖,早起开奶。

  6、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4新生儿黄疸症状

  1、生理性黄疸

  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最显,7~10天自然消退。一般情况好,未成熟儿黄疸可能较重,可持续2~3周。成熟儿血清胆红质多<12mg%,未成熟儿可<15mg%。如每日增加>5mg%,或出生不久即有黄疸及黄疸较重者,应视为异常,宜进一步查明原因。

  2、溶血症

  因母儿间ABO或RH血型不合引起。黄疸出现早且重,常伴贫血,水肿及肝脾肿大。查父母、患儿血型及母血特殊抗体和患儿胆红质含量即可确诊。

  3、感染或败血症:大都有感染病灶,伴发热及其他中毒症状。

  4、病毒性肝炎

  多在出生后1~3周缓缓起病,伴有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及肝功损害。

  5、先天性胆管闭锁

  生后1-2周出现黄疸,进行性加重,肝脏肿大、质硬,尿色深、粪便色灰,呈陶土样,血胆红质(直应胆红质)升高。

  6、其它溶血性贫血

  维生素K2及磺胺等药物中毒、代谢和内分泌异常,如半乳糖血症、呆小症及先天性遗传性高胆红质血症等。

5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外形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的一种特殊生理现象,正常新生儿几乎都有。生理性黄疸有一定限度,皮肤不呈橘黄色,而呈浅黄色。眼白微带黄色,口腔黏膜微黄,手心、脚心不黄。一般4—5天黄疸程度达到高峰,约10天内逐渐消失。

  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就可以出现,且持续的时间较长,个别患儿还会有反复。病理性黄疸色深呈橙黄色,遍及全身。患儿睡眠、精神不好,有躁动、哭闹不止等。黄疸严重时会出现核黄疸,损伤患儿大脑,父母要引起高度重视。

  时间

  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3天左右出现,少数在生后第二天起就看到皮肤轻微发黄,或延迟到生后5天出现。以后逐渐加重,通常于黄疸出现后第2—3天最明显。

  病理性黄疸常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如果一个新生儿生后几小时就出现黄疸,一般最早出现的部位是巩膜和面部,那么提示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程度

  生理性黄疸主要靠测定血清胆红素来判定。生理性黄疸的最高值,是新生足月儿不应超过12mg%,早产儿不应超过15mg%。黄疸出现的顺序是最先从巩膜、面部、颈部然后蔓延到躯干和四肢。

  病理性黄疸进展快,从面部逐渐波及到躯干、四肢,如果发现新生儿手足心均被黄染,多提示其血胆红素值超过12mg%。

  治疗

  生理性黄疸在黄疸期间多喂新生儿温开水或葡萄糖水利尿,不需特殊治疗。

  病理性黄疸目前在治疗上多采用照光治疗。通过照光,能让体内的胆红素转换成其他物质,使得体内不断堆积的胆红素找到另一个出口,黄疸的症状就能改善。

  但是照光后仍无法改善的宝宝,必须以药物或换血来治疗。如果黄疸是由于胆道闭锁所形成的,就需要用手术治疗了。

  5

  特别提醒:

  1、新生儿黄疸过重当心胆红素脑病,一定要及早到医院治疗。

  2、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相关文章

中医培训.培训网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网站地图